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持续擦亮“硬科技”底色
最新动态
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持续擦亮“硬科技”底色
2024-06-2120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拉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的大幕。
  
具体来看,《八条措施》将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列为首要任务。一方面,严把入口关,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另一方面,提升制度包容性,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八条措施》将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列为首条,释放出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尤其是“硬科技”领域的信号。这不仅表明国家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迫切需求,还展示了国家对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擦亮“硬科技”底色
  
五年来,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改革效应不断放大,“硬科技”底色愈加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彰显。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20日,累计57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登陆科创板,总市值合计达5.4万亿元,首发募资总额约9108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前述573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数量居前,分别有237家(41.3%)、109家(19.0%)和94家(16.4%)。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是23%和24%。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拥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战略定位,其通过率先采用注册制发行机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强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要求等手段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此次改革将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陈雳看来,《八条措施》将“硬科技”列为首条,表明监管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当前国内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变得至关重要。培育“硬科技”企业,有利于加速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全社会的生产效率。
  
程凤朝表示,通过严把入口关和优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上市,科创板将吸引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市场潜力的企业,提升板块整体质量和市场影响力。同时,通过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和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金流向高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外,对于投资者而言,明确的“硬科技”定位将增强市场信心,使投资者对科创板的期待和认可度提升,进而带动市场活跃度。
  
提升上市制度包容性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普遍具有风险高、资产少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科创板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考虑企业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多元化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目前,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经营情况整体良好,2023年财报更新后有49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过亿元,其中19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10亿元。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均为医药生物行业,目前,7家企业上市实现盈利后“摘U”。
  
《八条措施》提出,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提升制度包容性。
  
程凤朝表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通常处于研发投入高、技术突破期,通过上市融资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进程,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未盈利科技企业不等同于“差企业”,科技企业搞研发投入导致的亏损,与传统意义上经营不善、竞争力不强而陷入的亏损存在本质区别。
  
在陈雳看来,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科技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支持这类企业上市,为它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从而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部分优质科技型企业虽暂时未实现盈利,但拥有较强创新能力以及行业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潜力,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刘章明认为,《八条措施》在上市标准认定方面,首次提出“三新”+“硬科技”标准,将会为市场引入更多优质企业。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证券日报;
2.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
3.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4.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