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破解城中村物业管理难的“宜丰之治”
最新动态
破解城中村物业管理难的“宜丰之治”
2024-06-176
今年春节期间,宜丰县自建房小区迎宾花苑小区居民在朋友圈“晒幸福”:“没想到我们的小区生活环境如此美好!”

有图、有真相!自建房小区居民为什么“晒美图”?

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城中村”(城郊村、城乡结合部)小区,有的有物业,有的没有物业,治理上出现了一些反差。有物业的小区,管理井然有序;没有物业的小区,管理无序,自治无效。

“这样的小区,分布在城中、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我们县大大小小有20多个。”宜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在基层治理中存在居住群体多元化、社区结构复杂化、生活环境脏乱差等管理难题。为有效破解这类村的物业管理难题,今年初,宜丰县将其列为“书记领航”项目,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对城中村居民小区开展专题研究,摸清城中村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寻找破解之策。

试点探路,分类推进。今年5月,该县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在新昌镇、桥西乡分别选择2个小区开展城中村物业管理探索。采取先完善设施、再长效管理,先服务到位、再适当收费的办法,明确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新昌镇党委、桥西乡党委、县住建局党组、县综投集团党委具体实施,形成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党群联动、国企托底的物业管理模式。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2023年新昌镇将敖桥村所辖的迎宾花苑小区作为试点小区,围绕“四变”目标,有序、有效推进治理——

成立物管会党组织,实行村党支部和物管会党组织党建联建,物管会与物业公司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居住在小区的党员中遴选推荐居民担任书记、支委、楼栋(单元)党小组长,实现小区党组织覆盖从无形向有形“转变”。

采取社会化自筹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办法,对城中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完善路、水、电、气“四通”,黑化、绿化、亮化、门禁、监控、休闲广场、“党群之家”等提档升级;建立小区人员、场所、事项“三张清单”,通过政治引领、宣传引导、组织动员群众,营造“共建红色物业 共享美好家园”氛围;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与小区结对共建,汇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实现小区人居环境的“蝶变”。

推行村委会、物管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商共治模式,建立“小区事、大家商”“我服务、你评价”“物业费、三方议”协商议事制度,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物管会,组织签订小区邻里文明公约,完善规章制度;吸纳“微网格”平安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热心居民等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示范带动居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实现居民文明意识从村民到市民的“蜕变”。

引进县综投集团旗下物业公司进驻城中村小区,发挥国企物业制度优势、专业优势,为小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实现小区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的“质变”。

“迎宾花苑小区的试点,成效明显。”采访中,敖桥村党支部书记邹崇望欣喜地告诉记者。

该小区位于宜丰县高速出口地段、宜丰县城主干道旁,是由4个村民小组拆迁安置形成的小区,安置总户数为620户,已入住120多户。小区启用之初,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物业管理,偌大一个小区,物业管理跟不上,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从规划建设开始,村党支部就介入,村民小组成立理事会,承担相应的事务性协调工作。”邹崇望说。

小区正式交付使用后,按照试点要求,引入县综投公司旗下物业公司,探索“先服务、后收费”模式,公司首年不收取居民物业费,次年根据服务情况征求居民意见商讨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以网格化为基础,构建“一支队伍‘微治理’、两条路径‘微议事’、三项流程‘微服务’”的“三微一调”治理格局。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出彩”,是该县破解城中村物业管理难的创新路径。迎宾花苑小区的“治理质效”,正在从“点上花”向“面上彩”延伸,为该县探索城中村物业管理提供新“秘钥”。(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欢迎投稿  内容共创

在线注册即可参加中国物博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