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关注:最高加税38.1%!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商务部等多方回应!
最新动态
关注:最高加税38.1%!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商务部等多方回应!
2024-06-17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于其他配合欧盟调查但并未被抽样的中国车企,将会征收平均21%税率。对于不配合欧盟调查的车企,将会被征收38.1%的关税。

公告显示,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加征关税将于7月4日左右实施。

对此,商务部、外交部等多方进行回应。

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答记者问。


问: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注意到,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外交部回应


在6月12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将从下月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请问中方是否已经收到通知?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关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阐明了有关立场,昨天我也回答了有关的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我们注意到,近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的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欧委会

初裁结果表示强烈不满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信息披露中,罔顾事实,坚持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损害,并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税。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感遗憾,并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电动汽车产品也深受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不仅给当地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也为当地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欧汽车产业已经开展了近四十余年的良好合作,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浪潮中,中欧主要汽车企业间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正在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汽车科技进步、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我们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众汽车回应


针对欧盟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德国大众汽车6月12日表示,反对征收此类“反补贴税”,称欧盟“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大众汽车表示,欧盟委员会作出上述决定的时机,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委员会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回应欧盟

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称,集团关注到欧盟发布的相关临时措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奔驰集团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宝马集团:欧盟委员会对中国

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据证券时报·e公司,6月12日当天,宝马集团特别发布声明,表示对反补贴调查有着明确的立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译文供参考:


今天,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的电动车发布初步的调查结论: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来源:

欧盟委员会官网: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4_3231

中文译文如下:

作为正在进行的调查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暂时认定,中国的电池电动汽车(BEV)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这对欧盟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害的威胁。调查还审查了这些措施对欧盟进口商、用户和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因此,欧盟委员会已与中国当局联系,讨论这些调查结果,并探讨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定的方式解决所发现问题的可能途径。

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已预先披露了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车(英文简称BEV)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水平。如果与中国当局的讨论未能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反补贴税将从 7 月 4 日起通过担保(形式由各成员国海关决定)征收。只有在征收最终关税时,才会征收这些关税。

欧盟委员会将对三家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

- 比亚迪:17.4%;

- 吉利:20%;

- 上汽集团:38.1%。

其它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BEV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加权平均关税:21%。

所有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 BEV 生产商将被征收以下剩余税率:38.1%。

程序和下一步措施

2023 年 10 月 4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电动乘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任何调查应在启动后最长 13 个月内结束。委员会可在启动调查后 9 个月内(即最迟于 7 月 4 日)公布临时反补贴税。最终措施将在征收临时关税后 4 个月内实施。

在请求得到证实后,中国的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可能会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任何其它未入选最终样本的在华生产企业,如希望对其特殊情况进行调查,均可在实施最终措施后(即启动调查后 13 个月),根据反补贴基本条例要求加速审查。完成审查的期限为9 个月。

根据欧盟《反补贴基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在征收任何此类措施之前,将向所有相关方(包括欧盟生产商、进口商和出口商及其代表协会、中国出口生产商及其代表协会、原产国和/或出口国,即中国)以及欧盟成员国提供有关临时关税预期水平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将在欧盟委员会的网站上公布。

被抽样的企业已分别收到有关其计算结果的信息,并有可能对其准确性提出意见。如果这些最终意见提供了足够的反驳证据,欧盟委员会可以根据欧盟法律修改其计算结果。

(来源:中碳足迹)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010-58892027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扫描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