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透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之变
最新动态
透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之变
2024-06-17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汽车行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十年磨一剑。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约126倍,连续9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销量暴涨折射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行业地位,日益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
量变:十年百倍
回望过去,我国新能源汽车从下线第1辆到第1000万辆,花了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发展要素优化配置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这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2014年的7.85万辆和7.48万辆飙升至2023年底的959万辆和950万辆,增长了约126倍。
这十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购车补贴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普及铺平了道路。
这十年,本土车企加大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换道超车”。例如,比亚迪凭借技术优势推出多款热门新能源车型,长续航、智能网联成为行业“标配”。
这十年,新能源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调查显示,2023年超六成消费者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受宠,也在积极扬帆出海走向世界。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65.3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近65%。销量逐年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这十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开进了多个国家的大街小巷,也开进了海内外消费者的心头。
在新西兰,经营汽车门店的理查德·范德恩格尔认为,当地居民选购中国汽车,除了价格优势,更因为技术过硬。
如今,中国品牌凭借创新与突破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越跑越快。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认为,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正从“跟随者”逐渐成为“领跑者”。
质变:生态共荣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产业支撑体系也随之愈加完备:电池全球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新场景持续扩容。
“G刻”5C超快充电池、“星晨”高镍三元大圆柱电池、“金石”全固态电池……5月17日,国轩高科第十三届科技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其中,全固态技术的“金石”电池可实现电池包单次充电续航达1000公里,引发业界关注。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规模连续7年全球领先,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前沿技术的持续关注与投入。
“新能源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开辟新赛道,引领新需求。”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近年来,国轩高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搭建全球研发平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2023年国轩高科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57%。
技术革新提速的同时,在中国的版图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长三角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珠三角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京津冀共铸“一条链”,协同共造“未来之车”……
记者在不久前闭幕的北京车展上观察了解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企业正与全球车企共享发展红利。“我们用的电池来自位于德国的宁德时代工厂。”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默在车展上说,他还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深入探讨了电池品质与产品开发。
同时,健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支撑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充分保障。如今,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覆盖了大多数农村地区。
今年“五一”期间,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渚口乡大北埠村民倪煌鑫开电车返乡,发现村里的供电所已经安装了充电桩。“确实没有想到,现在充电桩都建到山里的乡村了!”倪煌鑫说,要是想安装家用充电桩可以联系供电公司即刻上门,开电车回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961.3万台;2024年1-4月,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桩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需求。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当前,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加速融合,汽车的能源动力、生产制造和消费使用方式面临重塑,新的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正加速形成。
跃变:智启未来
“Hi,Simo,开门”“锁车”站在极越01车外,人与车辆AI智能助手顺畅进行对话,搭载百度文心一言的AI不仅能“听懂”,还能分辨主人的声音。
AI大模型“上车”、飞行汽车崭露头角、混动技术走向“下一代”……今年北京车展上,中国企业向业界展现“未来”:华为盘古、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等AI大模型纷纷“上车”亮相,小鹏汽车、广汽、吉利、奇瑞争相布局“汽车+飞行”新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车企聚焦汽车市场“变道”机遇,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更瞄准“未来赛道”,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进经验传递到全球。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的“硬核”DMH超级混动技术,实现了行业首创的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统一控制,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
“品牌向上要做好内功,技术创新是核心。”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仇杰介绍,聚焦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上汽每年在自主开发领域投入超200亿元,接下来,将推出面向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中国本土车企正在实现核心技术和资本的“反向输出”,将“中国经验”和“绿色未来”带向全球:
上汽与奥迪的合作中,上汽将进行智能网联等软件方面的技术输出,未来,基于双方合作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新品上市周期将缩短超30%;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宣布将共同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小鹏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领域的领先技术也将“唱主角”。
从十多年前中国汽车出海“亏本赚吆喝”,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以本定价”;从汽车出海“单打一”,到现在比亚迪、奇瑞等企业投入自有汽车滚装船实现“国轮国造、国车国运”,再到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进行的产业链和技术输出,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经验”也将驶向全球,共创地球村的“科技未来”与“绿色未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