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拥抱智能化,给钢铁企业安全生产来点“科技狠活”
最新动态
拥抱智能化,给钢铁企业安全生产来点“科技狠活”
2024-06-176

安全是红线!

守护职工安全、把好“安全关”

是企业的终身课题

信息化时代

利用数智化手段为安全生产赋能

就是企业安全课题前沿方向

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

钢铁企业已开始实践!


如此生产,更加安全!  

5G商用以来,中国钢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大幅提升,许多钢铁企业开始利用5G技术建设智慧工厂,通过智能化设备和远程控制技术,实现生产工序的自动化和设备检修的远程化,提高了安全生产效率和水平。

中国宝武

在中国宝武集团,已有一大批“保罗”机器人在各企业上岗,忙碌在各自岗位上。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智能打磨系统及磨后缺陷检测机器人组解决了冷轧带钢打磨检测作业强度高这一困扰现场多年的难题。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3CC中间包机器人,不仅可以实现大包长水口的安装、拆卸与清洗作业等复杂动作,还可以实现在中间包内钢水温度的测量和取样以及向中间包内加覆盖剂的功能,同时还配备了异常情况下的烧氧引流功能,属于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浇钢配套机器人,完全取代了大包操作工的作业。

中南钢铁:鄂钢-高炉自动加泥机器人是国内首例实现炉前泥炮机自动加装非标准外购袋装炮泥的案例。

八钢公司:八钢-欧冶炉铁水测温取样机器人系统能够达到减轻炉前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降低了环境危险因素,使欧冶炉炉前设备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马钢集团:长江钢铁-棒捆焊标机器人采用3D相机识别系统,引导机器人精准焊标,大大提高了焊标成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安全系数。

鞍钢集团

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高压柜智能巡检机器人对设备实时监控,提前发现隐患,保证高压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增强高压供电的可靠性。


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以智能技术高度集成的“黑灯工厂”,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生产、储存、搬运、检测环节无需人工操作,主要由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软件系统指令自行完成。因车间内的机器可以自动运作,不需要灯光照明得名“黑灯工厂”。


首钢集团

首钢集团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在锻造钢铁业“数字优势”上持续发力。

工业机器人正逐步成为新一代生产操作“大军”,首钢股份、京唐、长钢、水钢、贵钢先后在分拣搬运、贴标喷号、拆捆带、内圈点焊、测温取样、皮带巡检、计量等多场景应用工业机器人170余台,540余个现场岗位告别了人工操作。



如此管理,更有保障!  
中国宝武: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监控平台

宝武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监控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关注高风险工艺、高风险设备、高风险物质、高风险作业和高风险环境,落实“资本运作、资产经营、生产运营”安全职责的风险管控平台。

宝武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监控平台融入了重大风险辨识指标体系、计算方法、预警模型、智能化管控方法等多项专利技术形成的重要成果。该平台覆盖集团内各钢铁生产基地、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等高危行业,具备对风险点的实时感知、精准防控和超前预警等功能。



河钢:“冶金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控平台 ”

该平台能为企业提供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安全管控解决方案,以信息化赋能安全监管工作,助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该平台结合不同作业行为的终端设备,具有对作业过程的移动监控覆盖及数据回溯功能,能够实时报警并消除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此外,该平台还通过移动端小程序实现 “指尖办公”,使现场审批更加便捷,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如此培训,更加深刻!  
八钢:虚拟现实 身临其境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3D/4D技术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处作业、触电、火灾、高处坠落、中毒等各方面内容。这种体验式、沉浸式的安全培训模式不仅提高参训人员的热情,最关键的是让参训人员对各种事故有“亲历”感,能够入脑入心,最大程度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3D/4D技术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处作业、触电、火灾、高处坠落、中毒等各方面内容。这种体验式、沉浸式的安全培训模式不仅提高参训人员的热情,最关键的是让参训人员对各种事故有“亲历”感,能够入脑入心,最大程度地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山西建龙:“体感式”培训

山西建龙体感中心是该公司充分剖析炼钢总厂在年修、定修、临时检修等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危险作业行为,在满足检修安全培训及应急处置培训的前提下,对新型安全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佩戴安全带悬挂在高空,当作业过程中不小心发生触电……在体感中心通过对体验者直接的身体刺激,使大家感知危险性同时感受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更为直观地收获感性认知进而在理性上增强安全意识。



注意!注意!注意!

智能化管理与机器人替代,可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全意识仍不能有任何懈怠,安全生产责任更是不能丢失。
首先,智能化管理虽然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判断和决策。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调整。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引入了智能化管理就放松了对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其次,机器人替代虽然可以减少人力参与,降低人为错误的风险,但它们同样需要人类的维护和监管。如果我们对机器人的使用和维护不当,或者对其潜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那么这些机器人也可能会成为安全事故的源头。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对机器人的高度警惕,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最后,安全生产责任是每一个企业和员工都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为企业和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




来源 | 中国冶金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