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品牌小故事 | 第三十三期:公牛
最新动态
品牌小故事 | 第三十三期:公牛
2024-05-248

收录于话题

#品牌小故事

              

第三十三期:公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随着时代的进步,品牌消费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过,品牌消费不完全等同于只认国际大牌,更不是“只选贵的”。恰恰相反,品牌消费的底层逻辑就是“只选对的”。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时,对那些质量可靠、言行一致的品牌情有独钟,用这些品牌去服务和装点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一些品牌更是品类的代名词,消费者平时想不起来,但一旦要用到某类产品时,就会立刻联想起这个领域内的龙头品牌。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公牛”,它几乎已经成为了安全插座这个品类的代名词。而且,公牛也是安全插座这一概念的首创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就像是水和空气,不可或缺。离开电,生活基本上就停摆了。同样地,离开了插座和充电桩,各种家用电器、照明设备乃至新能源汽车也就都成了摆设。别看插座这个小物件不太起眼,但在这个赛道上就走出了公牛这个代表着安全用电,体现着中国制造实力的中国品牌500强企业。

  公牛的创立与发展

时至今日,安全用电也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生活常识,要说哪家的接电插座不安全,那么它在市场上肯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然而,当我们回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插座市场上可谓是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很多生产和经销插座的商家看来,插座的安全似乎是用户的责任,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插座的时候,要自己加倍小心。

1980年代后期开始,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逐渐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随着对家用电器的需求日益高涨,插座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那时国产插座的整体质量水平比较低,因插座的质量问题导致电器损坏、家中起火甚至用户触电的事故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也正是这样的乱象,为“公牛”的崛起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公牛的企业创始人阮立平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机械研究所。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国内兴起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这股热潮也让阮立平的心思活络起来。于是,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做起小买卖。

公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阮立平

阮立平是浙江慈溪人。慈溪当时是全国最大的插座生产基地之一,有几百家插座家庭作坊,阮立平的许多亲戚朋友都在做这一行。他们就拿着作坊里生产的插座到全国各地去推销,杭州是他们的中转站。因此,阮立平的住处不仅成了亲友们的招待所,也成了临时存放插座的小库房。阮立平自己也上阵帮忙推销。

就在销售插座的过程中,阮立平发现这些产品的质量太差,“30个产品有10个是坏的”。于是,技术出身的阮立平又开始研究插座修理。每次拿来货,他都要先检查一遍,把坏的修好了再卖。就这样,阮立平逐渐掌握了插座的构造原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阮立平想,既然插座需求量大,次品率却又这么高,要是能生产一款质量过硬的插座,那肯定不愁销路。
1995年,阮立平索性辞职,下海经商,用家人支援的两万元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销售插座。阮立平是个篮球迷,当时正是NBA球星乔丹率领芝加哥公牛队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的时候,阮立平就为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慈溪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这也就是公牛这个品牌名称的由来。
当时,慈溪出产的插座质量差、外观差,但价格低。而且,很多用户也不觉得插座应该是个耐用品,买一个用坏了再买就是了。因此,就有插座生产厂商认为插座的生意诀窍就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所以,很多同行听说阮立平决心生产一款耐用的插座时,都不解地问他:如果插座用不坏,那企业今后怎么发展呢?但阮立平不为所动,深耕高品质的产品路线。他亲自设计产品,带领团队不断地从结构、设计、工艺等环节对旧有的产品进行改进,一项项克服插座制作过程中常见的漏电、接触不良、非正常发热等问题,并用一体化注胶法来生产结实耐用的插座外壳。
在技术和产品的支持下,根据市场数据的反馈,公牛从产品形态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角度,迅速调整战略定位,在“用不坏”的基础上升级为“安全”。相比之下,“安全”更加容易打动消费者。1998年,公牛又推出一款带有专用按钮开关的插座。按钮开关,既方便了用户,又大幅减少用户因反复插拔而增加的触电风险。

公牛安全插座上市后,更加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这也再次说明了消费者不是愿意忍受不好的产品,只是市场上没有更好的产品。至今,国内市场上90%的插座用的开关,还是阮立平最早设计的按钮型,简单实用又可靠。

如果说家电的普及为公牛提供了最初发展的外部动力,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突飞猛进则是公牛成长壮大的新引擎。人们买了新房、租了写字楼,当然就要装修和购进电器、电脑及服务器等生活及工作用品,于是,插座的销量也跟着水涨船高。到了2001年,公牛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举成为国内插座市场的龙头老大。

2020年,公牛集团在A股挂牌上市。几天时间里,股价九连涨,市值突破千亿。鉴于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期,公牛集团没有举行上市仪式。但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集团不仅捐了1000万,还向建设中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了高品质墙壁开关插座产品,用于各种医疗设备取电用电的需求。发展至今,公牛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牌。据统计,平均每10户中国家庭中,就有7户使用着公牛的产品。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公牛插座的销量增长放缓。面对发展瓶颈,公牛一方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大力发展充电桩业务,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向海外市场进军的脚步。

公牛充电桩

在国内,公牛判断未来十年内,新能源都将是一条确定性快速增长赛道。为抓住机遇, 2021年,公牛在国内陆续启动了汽车充电桩、充电枪等新能源业务。不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而且很烧钱,想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在充电桩C端市场,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理想等主流新能源车企都自建有充电设备。而在B端市场,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都拥有庞大的线下充电网络,切走了绝大部分市场。针对C端和B端这两片“红海”,公牛也都制定了不同的市场策略,在巨头们尚未发力的空白区域加大投入。目前,根据财报显示,新能源业务营收占公司整体营收的份额还很低,但阮立平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在海外,公牛早在2004年就通过与日本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了国际化征程,但那时的出海业务主要是以传统的贴牌方式开展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公牛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海外布局力度,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智能化全屋解决方案转变,加快自主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截至目前,公牛已经先后成功打入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线下建立了几万家销售网点。凭借在产品力、创新力和渠道力等方面的厚积薄发,公牛逐渐告别国际品牌跟随者的形象,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并有赶超趋势。

  

  公牛的品牌理念和营销策略
专注专业是创始人阮立平的企业经营理念,也是他为公牛定下的品牌价值观。有人说,公牛是一个把插座这个小生意做出了大局面的企业,靠的就是专注。其实,阮立平的想法很简单:要做就做第一,做不成行业的领先者,还不如不做。
此外,二十多年来坚持一个行业,阮立平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曾经说:“民营公司基础比较差,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缺钱缺人。所以只能做好一件事,没有资金和精力去关心其他行业了。机会和诱惑也有,比如慈溪是家电制造基地,经常有人让我们做这做那。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力量只够做好一件事,实际上从结果来看,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只做一件事,在这件事上肯定比做两件事的要强。”
所以,尽管由于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公牛需要在插座之外开辟新的赛道,但依然没有离开电连接这个大的领域,而且,充电桩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点,在这方面,公牛可以继续发挥出自己的强项,实现新的建树和突破。
在营销方面,公牛也做出了教科书般的打法。我们上面介绍过,公牛最初的产品卖点是“用不坏”。后来,在营销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公牛”将产品卖点升级为“安全”,并且不断宣传强调这个卖点。还是在21世纪初,那时候的电视广告是王者,阮立平花费重金为公牛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了一则广告,用老式插座漏电起火的画面和极具反差的公牛插座进行对照,广告语强调“公牛保护电器保护人”,进一步深化“公牛就等于安全”的形象,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了强大的产品价值。此外,阮立平还接受了营销专家的建议,将“公牛插座”更名为“公牛安全插座”,切割出一个新的品类。
如果说产品是打造品牌的基石,那么渠道就是好产品、好品牌的“放大器”。公牛之所以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离不开其覆盖全国城乡的销售网络。公牛拥有110万个终端网点和7000余辆专业配送车辆,形成了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线下营销体系。按照阮立平的说法,插座这种生活小配件,不能高高在上,要接地气儿,也就是别人怎么卖牛奶、卖可乐,公牛就应该怎么卖插座。

从一开始,公牛就绕开了商场,建立自己的分销、批发渠道,并不断细化。在全国3000多个县级城市中,有一多半的市场做到了县、镇、村三级渠道全覆盖。而在乡镇农村市场,为了有效提高销售额,公牛对渠道进行现代化升级,从不同类型渠道的分销策略、经销商策略、终端展示推广,到销售团队管理几个方面,全面塑造现代营销竞争力。各地经销商分别统计好区域内的零售店,把插座放在卡车里,一家一家去主动派送,“你要我就给你”,而不是“你要就来我这里买”,就像可口可乐的送货员一样。

在渠道深耕时,公牛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传播。在终端网点做了大量的门头形象建设。这一点和号称“文具大王”的晨光文具很像。这些都是终端活广告,对品牌形象建设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一些缺乏媒体品牌传播的行业,渠道终端的传播,就成为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公牛为五金店、杂货店、小型商超这类插座线下消费渠道,安装带有公牛标识的广告牌。而公牛产品利润和知名度双高的优势也使得终端愿意接受这种模式。这样,消费者一来买插座,一眼就能看到公牛的广告。以此,公牛成功实现低成本但高回报的品牌宣传。

  

  营销战——阻击跨界而来的对手
营销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进入2015年前后,一直独步天下的公牛遭遇了新问题。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营销格局,另一方面,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消费主力崛起,他们对插座有了新要求。

2015 年春天,小米跨界而来,突然推出了一款带 3个USB 接口的插座,革命性地将传统的强电接口和 USB 的弱电接口集中在了一块插板上,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需求。论功能,对于年轻人而言,省去传统插头,直接用一个USB线连接手机和插座更加方便;论颜值,这款插座通体纯白、造型美观;论价格,它的售价只要49元。因此,这款插座一经推出,发售当天就卖出近25万个,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了100万以上的销量,有媒体称小米的这款USB 插座将会颠覆整个插座行业。

意想不到的对手跨界而来,做出了一个爆款插座,这给了阮立平很大的震撼和危机感。面对冲击,公牛迅速组织反击。在3个月内快速推出“公牛小白USB插座”。这款插座在外形与小米USB插座很相似,但定价低1元,只卖48元。7小时不到,首批5万个公牛小白USB插座就销售一空。

这场营销战中,公牛取得了胜利。2015年,小米卖出了332万个插座,而公牛插座在当年的销量达到2.5亿个。当然,公牛的胜利绝非只因为比对手便宜了1元钱,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一件耐用品上多花1元钱根本算不得什么。

公牛的胜利是品牌力、制造力和渠道力的综合作用。在品牌力上,公牛安全插座已经深入人心。在制造力上,小米插座的平均制作成本是30元;而公牛依靠依托规模优势和供应链能力,插座出厂成本仅为7.4元。在渠道上,公牛给经销售的平均售价在15元,如果以48元的终端零售价计算,渠道有30元以上的毛利空间。而小米插座售价只比成本多19元,留给渠道上的利润空间更少。换句话说,只要公牛愿意,把产品售价降到小米插座的成本价30元,依然能够有利可图。

尽管公牛赢下了这场营销战,但在此过程中,雷军不仅给了阮立平压力,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方面,公牛发现了插座的更多可能性,对于产品设计不能只做好“里子”的构件组合,还要讲求“面子”,也就是颜值。随后,公牛迅速开发出“魔方系列插座”、“桌面USB插座”、“防过充系列”等等新品,产品逐步走向高颜值、个性化、智能化。

另一方面,公牛对线上营销也格外重视起来,积极推进全品类、全平台数字化营销,发力兴趣及内容电商,构建专业化的电商直销业务运营团队和线上经销商体系,实现覆盖全渠道的协同发展。线下、线上渠道的深度融合,让公牛铺设出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网络,进一步夯实了它的渠道优势。


  结语

根据国际知名的品牌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公牛以246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其中。短短二十多年,公牛稳扎稳打,从一开始5个人的小作坊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大型企业,销售过百亿,市值上千亿,创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佳话。并且,扬帆出海,代表中国品牌在国际民用电工领域持续深耕。知名风险投资人、高瓴资本的张磊在他的《价值》一书中这样评价公牛:“透过它,能看见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之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