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名家系列研讨会首场活动在江苏海安举行
最新动态
《中国基础教育》学科名家系列研讨会首场活动在江苏海安举行
2024-06-173

 


6月12日至14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在江苏省海安市举行学科名家系列研讨会首场活动。邀请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深度探讨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深入践行数学课程思政。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机关党委副书记周玖华,江苏省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岳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赵小红,《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董洪亮,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江苏省海安市委书记谭真,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斌,江苏省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侯艳秋,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树群,浙江省政府参事、杭州市原副市长谢双成,海安市原政协党组成员、原教育局局长张英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等嘉宾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主持。来自全国近30个省份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等1700余人现场参会,数万人线上观看会议直播。


学科名家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聚焦各学科优秀教师典型经验,召开学科名家系列现场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名家重要引领作用,高水平专业化引领和服务相关学科教师专业成长。

 


翟博


翟博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基础教育》自创刊以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选题,发表了一大批重磅文章,办刊质量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指出,《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将首场学科名家研讨会放在海安,聚焦“化错养正,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这一专题,充分体现了对海安教育和数学名家的高度关注。他希望全国教育工作者与学会携手同行,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周玖华


周玖华在致辞中表示,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主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他指出,让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数学课堂,是学科思政的途径创新、时代使命和实践行动。


 


谭真


谭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将有力推动海安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特别对推动数学教学研究、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起到示范导向作用。




华应龙


近年来,华应龙积极探索“化错”教育,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上,华应龙执教示范课“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并领衔全国各地30多位数学名师,聚焦“化错养正,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这一主题,呈现一系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研讨课,展示最新课堂实践成果。围绕“国数课:我为祖国教数学”“化错教育:化错养正,培根铸魂”“晨读:向光而行,共赴美好”“数学阅读:创作国数课,从改变阅读开始”等,华应龙和他的50多位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一系列微报告,与全国各地数学教师共同探讨晨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创作“国数课”在课程思政中的时代价值。



一排左起:赵小红、彭钢、曹培英

二排左起:张良、孙金鑫、张晓东

 

在专家赏析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赵小红表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核心素养,整节课贯穿一条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线。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彭钢表示,这节课是跨学科的课堂,融合了文学、德育等多门学科。他主要从“化繁为简”“画龙点睛”“化石养心”三个方面交流观课感受。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曹培英表示,这节课展现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生态,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育人路径。重庆市巴渝学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良表示,这节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爱国主义、科学家精神更加具体和鲜活,让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本质的学习上更有深度。《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认为,华应龙老师的课是符合学习科学理论的课,是以爱育爱的课,是有深度思考的课。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数学家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执教老师的热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主持课堂展示和评课议课环节。

围绕学科育人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副校长、二级教授孙国春等专家作学术报告。

 


李政涛


李政涛作题为“学科育人如何在课堂上智慧的发生”的主题报告。他以华应龙老师课堂为例,阐述学科育人的时代价值和实施路径。他认为,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凸显了“五个特征”:一是“三底”的课堂;二是真实的课堂;三是融合的课堂;四是创造的课堂;五是生长的课堂,具有引领意义,明确了未来学科思政和数学课堂融合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


 


宋乃庆


宋乃庆以视频方式作题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主题报告。他从“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特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数学家的典型人物与事迹”“爱国主义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路径”四个方面作详细阐述,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孙国春


孙国春从“如何理解‘国数课’”“如何创作‘国数课’”“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路在何方”三方面,分享对“国数课”的思考。他认为,“国数课”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课程,是育人本位的课程观,是具有中国底色的数学课程,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本次研讨会上,华应龙主编的《祖国需要,我就去教》与《小学数学学科书目》两本新书首发式同期举行。



陆岳新


闭幕式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岳新在讲话中表示,向华应龙老师学习要做到三点: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教学主张有高度;二是聚焦学科育人,扎根课堂有样态;三是聚焦弘道追求,精神召唤有情怀。他希望大家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探索行为、创造行为。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主办,江苏省海安市委、市政府承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以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我爱学数学》杂志等单位支持。



课堂观摩会场一


课堂观摩会场二



课堂观摩会场三

 


课堂观摩会议四

 


课堂观摩会议五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